(中央社記者謝靜雯桃園11日電)中職總冠軍賽明天開打,Lamigo桃猿隊將由洋投李茲先發,李茲過去有投季後賽的經驗,但總冠軍賽先發是第一次,他表示知道兄弟是強悍的對手,上場就是拚輸贏。中職7戰4勝制總冠軍賽明天開打,Lamigo桃猿隊挑戰隊史第7冠、中信兄弟隊則要拚隊史第8冠,今年總冠軍賽不僅是桃猿隊最後一次總冠軍賽,也是兄弟隊精神領袖彭政閔球員生涯最後一次總冠軍賽。兄弟隊先前就公布,總冠軍賽第一戰將由洋投紐維拉先發,桃猿隊今天在桃園棒球場安排練球,總教練洪一中表示,「大家看過往的對戰成績和表現,就可以猜到我們是李茲先發」。李茲今年一軍出賽總計拿下16勝、為本季中職勝投王,他表示教練團先前就已經告知他,將負責投總冠軍賽第一戰,過去雖然有過季後賽先發經驗,但是總冠軍賽先發是第一次。李茲期待在總冠軍賽出賽,也說高張力的總冠軍賽可以帶來刺激,更可以專注在比賽當下,他感謝隊友和教練團的幫忙與信賴。面對總冠軍賽首戰先發重責,李茲表示,當然會有壓力, 但希望自己可以保持冷靜,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至於是否有要特別留意中信兄弟隊哪名打者,李茲也表示,不會特別去想,「兄弟是很強悍的對手,不管是誰站上打擊區,想辦法抓到出局數」,總冠軍賽開打,上場就是拚輸贏。(編輯:張芷瑄)1081011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林玉婷   撰文=葉佩珒台灣校園午餐的議題一直以來圍繞於餐費凍漲、衛生安全、美味健康等面向打轉,但其實校園午餐該注意的不只是飲食安全、營養健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簡稱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認為,積極將校園午餐融入教育,以最貼近孩童生活中的方式來教導學童關於吃的知識,也是台灣校園午餐該全面升級的一環!校園營養午餐不只有食用安全需注重,融入學習也是要點!台灣對於校園午餐的革新,近幾年一直著重於食材成本、食品安全、美味爭議等層面,但彭富源表示「校園午餐,你光看表面你只會想到食用的安全或健康,但其實不僅僅是如此」,當更深層地看待校園午餐、試著將校園午餐轉化至課程當中時,便能發現其實還能融入教導學童食物營養、用餐禮儀的探討,也就是台灣應該努力向校園推廣的「食育」。學童的教育往往會影響一輩子,目前政府在努力推動的新課綱就是要革新過往的填鴨式教育,彭富源說明「新課綱最重視的其實便是跟真實生活情境的連結」也就是學童們不應該只是照著課本或者老師灌輸的觀念來學習,而是透過「實作」來進行知識探索與生活體驗,這時校園午餐就是非常適合學習的環境,教學內容不僅限於食材認識與營養方面的探討,還可以擴增到衛生學習以及用餐禮儀的結合。學童抬餐桶、相互打菜,便是基礎社會教育的練習若想讓學童們真正在一定的課程時數內,感到有興趣、想要參與,彭富源表示學校便不能以「背多分」的方法強迫觀念的輸入,而是要以符合小朋友的學習方法來因材施教,例如光是用餐前以抬餐桶、相互打菜的「實作」方式,所帶來的教育理念便包括合作關係的建立,打菜時不打鬧及交談來維護同儕的飲食衛生,以及最後用餐結束,將餐具、餐桶物歸原位,清洗餐具、整理桌面等動作都是食育的一環,這些實際的動作累積在學童的日常當中,除了養成學童的責任感,同時學童們也能感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除了吃得好 、吃得飽,彭富源強調台灣的校園午餐除了讓學童快樂用餐,還要結合教育、講究整體的內涵,將食育融入到文化以及孩子的內心當中,這樣的教育孩童們才「帶得走」,而不是單純地背書或機械化接受老師給的資訊,未來學童們在進入社會時,這些已經內化到意識層面的教育便能自然地發揮功效,讓學童們不知不覺中將日常養成的習慣,成為未來一輩子的飲食觀念。呼籲各界共同推動灃食營養5餐計劃,讓「3年百校」不只是口號!不只是政府積極希望台灣校園午餐能夠食育化,民間團體也十分關注學童們在飲食層面所接收到的教育,彭富源表示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所推動的「營養5餐」計畫,包含到飲食教育很重要的5大層面,從飲食知識、美學品味、美味革新、體現空間與創意互動等,都與國教署新課綱希望能將教學整合應用於生活情境的核心理念相當契合,彭富源解釋「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全名中包含的『飲食文化』這4個字便是很好的切入點」,由於自己曾認真研讀過灃食教育基金會所提供給校園的飲食教材,例如雞蛋教材中教導學童雞蛋的構造、親手動手做的食譜、立蛋習俗的由來等,所宣導的已經不只是知識,還結合了趣味、生活日常常識,認為這樣的教材便是非常適合學童以及融入台灣文化的教育方式。彭富源也表示,目前灃食教育基金會的營養5餐計畫已初步先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合作,以青潭國小與育德國小作為示範校,期盼後續帶動更多學校參與,而國教署也會跟全台各縣市溝通合作,選拔出願意與政府、民間團體共同努力推廣「食育」的學園,除了組成三角合作關係,國教署也會給予資源補助,希望在各方都協同參與下,以「3年百校」的目標共同將知識、美感、美味、實踐、溝通等理念帶入校園。文化教育難行之處,藉由「食」來化解「校園午餐是最貼近學童的教育媒介」彭富源認為文化是很難進入到小孩內心當中的,但飲食卻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面,因為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結,小孩才會有實際感受,因此利用校園午餐作為橋樑來影響學童的飲食教育,便是教育主管機關、民間團體與學校機關們該努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黃齊元/商周.com專欄作者上週參加玉山科技年會,玉山是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科技社團,在全球有10多個分會。今年的主題是「全球科技戰台灣的挑戰與布局」,非常符合時勢,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董事長都來致辭,但全場最有趣的是關於台灣未來前途的討論。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科技戰,對於以科技為出口導向的台灣當然影響深遠,大家對此有不同看法。一位前政壇大老表示他對台灣「短空長多」,但「多」後面要加一個問號。主要的理由是全球供應鏈改組,台商要做很多調整和重新布局,需同時和中美保持良好關係。然而若台灣長期對中國大陸採取敵對態度,恐怕將抵銷轉型所帶來的效益。另外一位半導體前輩對此表示,他認為台灣未來科技產業「短多長空」。現在中國受到美國制裁,短期內重創華為等公司,對台灣來說是大利多,因為訂單轉移,而台灣又在半導體上享有技術領先優勢。可是中國大陸一定會積極培養自主創新,挖角台灣人才。對岸有市場、資金、政策優勢,從長期來說會對台灣形成強大競爭。台灣人才外流,市場太小,因此他對未來前景比較悲觀。目前台灣半導體最好的人才,都紛紛轉赴大陸工作,包括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現任武漢弘芯執行長;聯電前執行長孫世偉,現任武漢新芯執行長;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現任大陸紫光執行副總經理,協助打造自主DRAM產業鏈。一位政府長官則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台灣未來應是「短多長多」。短期內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因中美科技戰而受惠。台積電技術從7奈米到3奈米,都遙遙領先對手三星,未來可說看不到一片烏雲。台商資金不斷從中國大陸回流,現已達7,000億台幣,全球大廠如谷歌、微軟紛紛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多股資金匯流,因此他對台灣前途非常看好。最近華盛頓郵報有一篇文章,標題是「Time is on Taiwan’s side」(時間站在台灣這邊),但這篇文章有個前提,就是美國要繼續支持台灣。這篇文章的主軸是「老大哥會挺你」。作者威爾(George Will)提出70年前的台灣和今天的中國政權都是威權政府,現在台灣已走上民主,然而中國卻變得更加極權。政治是模糊的藝術,但作者呼籲美國應明確表態力挺台灣,而不是將其當作商業利益的交換。這篇文章令人不安的是它點出了川普的短視,並強調只要美國海軍繼續協防,台灣就會沒事。自己的命運自己救,台灣的未來絕不能就在「天塌下來,反正有人頂著」的期望上。現在,半導體是唯一台灣仍然有領先優勢、而且正好是大陸最需要的產業。不同於以往的面板業,大陸可從日、韓取得技術。但全球半導體產業全球都在封殺中國,大陸除了台灣.缺乏在短期內使產業快速升級的途徑。聯發科轉投資20%的大陸IC設計公司匯頂,最近市值衝上千億人民幣,成為A股半導體股王,連帶使聯發科市值衝到6,000億台幣;連台積電都在南京成立晶圓廠,並繼續和華為深化關係。這種競合關係和中美科技戰的情況一模一樣。川普可以把中國視為敵人,但長期會損害美國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何高通、美光、蘋果登企業都反對川普制裁抵制中國。同理,台灣可以把中國大陸當作敵人,但最終會傷害自己。最近台股上漲,一部分原因是許多電子企業變成華為供應鏈成員,享受轉單效益。台灣是一座島嶼,但在政治上我們絕對不能變成一座孤島,需要和全世界交朋友。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台灣正逐漸失去全球的邦交國,同時連一個國際聯盟組織都進不去。假如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台灣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究竟應該採取什麼策略,才能自保並且維持長期的競爭力?我認為台灣企業必須從以下4點開始做起:第一、是「歸到零」:我們一定要放棄過去的傳統思維,這有賴於高階領導人的決心,未來不是「機會財」和「管理財」,而是「創新財」和「轉型財」。第二、「走出去」:「回流」的迷思是以為什麼東西都要留在台灣,但我們從來沒有比現在更需要到海外布局,不論是市場、工廠或研發。第三是「引進來」:目前只有台商和少部分外商進來,但台灣應該把大門敞開,和全球人才和資金接軌。第四是「新經濟」:AI時代,商機不再是幫蘋果代工,而是利用AI徹底改造台灣產業。25年前台商前進中國,造就了台灣,但「西進」,不等於「上進」。同樣的道理,今天台商「回流」不代表「會游」,我們應該游向大海、游向世界,才有真正的未來。簡言之,「短多長空」或「短多長多」不在於美國或中國,最終的命運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更多商業周刊文章千方百計也要拿到居留權、留在海外!中國留學生「愛國」的背後現實※本文由商周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年10月9日下午6點,美國華府攝氏十八度的街頭有些微涼。在緊鄰華府中國城的NBA華盛頓巫師主場第一資本競技場(Capital One Arena)對街,四位白人面孔的美國人穿著「FREE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T恤,並擺放著十箱裝著各種尺寸,寫著同樣字樣的T恤給往來的行人。他們輕聲喊著「免費T恤,自由香港」(Free T-shirt, Free Hong Kong)的口號,許多不分膚色種族的行人好奇地停下腳步詢問並索取T恤。穿著「FREE HONG KONG」的四位美國人我好奇地上前了解他們的想法。這群自稱是「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的抗議者告訴我,是火箭隊與NBA對中國「磕頭」的反應讓他們站上街頭。在台灣或是來自台灣的我們,多年來或許早已對中國的威脅已經習以為常。但我對這群美國人的反應仍然有些驚訝。面對中國全球鋪天蓋地的銳實力攻勢,美國人終於覺醒了嗎?一切的連鎖反應緣起於10月4日休士頓火箭隊經理莫雷(Daryl Morey)順手分享的一則推特,推特中有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字樣。沒想到這樣的推特立刻遭到火箭隊球團的切割,而莫雷也立刻刪文並道歉。只是中國並未就此罷休,從中國社群網路上號召抵制火箭隊,多家中國品牌及中國籃球協會宣布停止與火箭隊合作,到中國駐休士頓領事館表達抗議。逼得連火箭隊當家球星哈登(James Harden)在面對媒體詢問時都不得不說出「我們愛中國」。只是星星之火已然燎原,美國不分朝野的政治人物紛紛在推特上聲明譴責中國及向中國低頭的球團。但台裔加拿大籍的布魯克林籃網隊老闆,也是阿里巴巴創辦人之一的蔡崇信在臉書上發文要美國人理解中國人在「百年國恥」下對主權議題的敏感。到逼迫各國企業在台灣、香港等議題上噤聲或配合中國立場,都是軟硬兼施的「銳實力」攻勢的展現。(湯森路透)連續兩個NBA球團形同為中國在美國張目,使得NBA聯盟總裁蕭華(Adam Silver)不得不連發兩道聲明,強調尊重言論自由及多元,並力挺莫雷。此話一出,中國中央電視台隨即宣布停播NBA中國賽事。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8日在費城七六人於中國廣州龍獅隊的熱身賽,場邊有球迷同樣高舉「自由香港」的標語,被七六人保全驅離。在費城這個美國開國首都所在地發生此事,令不少球迷側目。此事不僅發生在NBA。上週美國知名動畫「南方公園」有諷刺中國對美國影視節目進行言論審查,並出現勞改營、小熊維尼、器官移植、達賴喇嘛及街頭抗爭的橋段,隨即遭到中國抵制。而南方公園製作人也發表「道歉聲明」加強諷刺中國以反制。10月5日,電玩「爐石戰記」(Hearthstone)大師職業賽中,香港選手「聰哥」頭戴防毒面具受訪並高喊香港抗爭口號。事後遊戲母公司暴雪(Blizzard)將「聰哥」從職業賽除名,並中止與兩名台籍賽評合作。此事立即在美國最大網路討論版Reddit引發軒然大波,但得到中國騰訊入股的Reddit卻疑似大量刪除相關討論文章。甚至在美國珠寶飾品公司蒂芙尼(Tiffany)一張五月就上架的廣告照片中,因有中國名模孫菲菲單手遮眼的姿勢,令人聯想到象徵香港反送中抗議的手勢,遭到中國網民怒轟,最後蒂芙尼不得不緊急下架廣告。而美國鞋廠范斯(VANS)也因為旗下設計師設計的鞋款有香港雨傘革命圖樣,而下架該鞋款。到處展現銳實力的中國人中國此種銳實力攻勢此事早已在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施展過,卻直到今日才引爆美國大眾的恐懼與憤怒。在台灣,許多企業及藝人早已為了延續在中國事業而公開表示反台獨及支持統一。2016年台灣大選前,在韓國發展的台灣藝人周子瑜為了在MV中手持中華民國國旗,被舉報為台獨藝人,韓國經紀公司JYP娛樂便要求周子瑜錄製道歉影片。2016年6月,法國護膚品品牌蘭蔻(Lancôme)邀請香港歌手及社會運動者何韻詩舉辦演唱會,卻因為中國網民及媒體批評後而取消演唱會。過去幾年來,中國更要求國際航空、旅館、服裝、教育等機關企業將網站上的「台灣」選項改為「中國台灣」等用語。去年年中共有十位美國兩黨參眾議員在推特上譴責中國逼迫美國企業將航空公司改名的行徑。中國近年來此種作為,被廣泛稱作「銳實力」(Sharp power)的展現。過去中國強調提升自身「軟實力」(Soft power),便是在軍事及經濟等「硬實力」(Hard power)尚不及美國時,能在文化層面吸引他國認同。在各國廣設孔子學院便是顯例。但在中國經貿實力崛起後,便開始以經濟壓力逼迫各國投資企業迎合中國政策。從在電影中強行置入中國正面形象、將象徵台灣及圖博等意向抹去,到逼迫各國企業在台灣、香港等議題上噤聲或配合中國立場,都是軟硬兼施的「銳實力」攻勢的展現。只是無論是「軟實力」或是「銳實力」,極權本質不變的中國在這幾年試圖主導全球輿論及形象工程,只怕是事倍功半。筆者曾在多年前與提出「軟實力」的國際關係大師奈伊(Joseph Nye)短暫交談。我打趣地問:「中國可說是您的學說的最大客戶,但您覺得中國的文化內涵能像美國文化那樣有吸引力嗎?」奈伊答道:「我不會說哪個文化內涵會比另一個有吸引力,要看軟實力使用的對象。起碼中國在非洲就比在美國有軟實力。」中國人反感度不斷高升的確,近年來美國已警覺到孔子學院作為中國大外宣形象工程的工具,已有愈來愈多美國學府關閉其孔子學院。而在其他影視文化領域的大外宣工程也並沒有提升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今年2月,蓋洛普民調公司的一份民調顯示,57%的美國受訪者對中國的印象是「有些反感」或「非常反感」,只有41%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有好感。這份民調在1979年美中建交後,蓋洛普民調就長期調查追蹤趨勢。雖說大部份時間美國人對中國都是反感多於好感,但在1979年建交之初、1989年年初(六四前夕)、2005、2007、2017、及2018年,都曾出現過好感與反感打平甚至超越的情況。但今年美國受訪者對中國的反感度,較之去年多出了12%。57%的反感度甚至超過了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後的54%。而這還是香港爆發反送中抗議之前。今年五月到八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美國在內的32個國家進行對中國印象調查。其中針對美國1503名受訪者在5月13日到6月18日的調查中,60%的受訪者對中國表示反感,只有26%表示有好感。相較之下,三個調查到的非洲國家都對中國有較高的好感度(奈及利亞:70%;肯亞:58%;南非:46%)。表格由作者統計提供。而這些數據都是在香港當局進一步鎮壓抗議群眾前所調查的。在去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初,美國許多主流媒體及反對黨政治人物譴責川普政府提高對中國關稅,等於將損失轉嫁到美國消費者。甚至直到今年七月,都還有百名過去支持美中接觸外交(Engagement)的前官員、智庫及學界學者聯名表示「中國不是敵人」。然而從中國在處理香港反送中抗議的舉措失當,乃至NBA事件中的囂張氣焰,都使得美國兩黨政治人物,甚至是被視為對中國友善的政治人物,都接續表態支持香港民主及美國的言論自由。自從6月9日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爆發後,共有89位美國國會議員發出共403則聲援香港抗爭的推特。其中佛州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共推出所有議員中最多的35則推特,更親赴香港聲援抗爭者。而佛州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及麻州眾議員麥高文(Jim McGovern)除了也發出30則及31則推特,其提出的《香港人權民主法》(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也通過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表格由作者統計提供。在香港反送中抗爭前,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曾表示「中國要吃我們的午餐?拜託!」、「中國不是壞人」、「中國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港警對18歲的抗議群眾射擊後,拜登就表示「勇敢的香港人民要求承諾給他們的公民權及自治權的同時,值得擁有美國完全的支持。暴力鎮壓不可被接受。整個世界都在關注。」甚至還批評總統川普「背離香港為民主的奮鬥」。前第一夫人及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在NBA事件爆發後表示「每個美國人都有權發聲支持香港的民主自由」。「對中國低頭讓我很不爽」而NBA事件更使得對香港抗議及中國威脅的關注不再限於美國政治人物、智庫、及公關遊說團體,而隱然成為美國大眾共同關注的議題。筆者觀察近期三場在華府聲援香港及中國人權的集會。無論是8月18日在白宮前拉法葉廣場,9月28日華盛頓紀念碑前、9月29日中國大使館前,參與者多為香港、台灣、維吾爾、圖博或中國社運人士。但在NBA事件爆發後,最近幾日在球場內外的抗議群眾都不再只有亞洲面孔,而是有其他族裔的美國民眾參與。在我與這群聲援香港的美國人道別後,我見到四位美國行人同樣攜帶聲援香港的標語及T恤準備過馬路。原來今晚廣州龍獅隊到了華府,準備與華盛頓巫師隊打熱身賽。而他們準備和費城聲援香港的觀眾一樣進場抗議。根據新聞報導,這群支持香港的美國人,在場內同樣被巫師隊保全沒收標語。他們又拿出來「搜尋維吾爾」(Google Uyghurs)的標語,同樣被沒收。(圖片由作者提供)我問道:「你們為什麼想做這些事?」這群抗議人士對我說:「因為我們很不爽!不只是NBA,你知道爐石戰記的事嗎?我玩暴雪的遊戲已經很久了,他們對中國低頭讓我很不爽!」大夢了近半世紀的美國人,看來終於要覺醒了。※獨立評論者更多上報內容:稀土磁鐵──中美貿易戰的終極武器 突破中美貿易戰金融陰影 政府三大基金收益直逼4千億 就是要打中美貿易戰 RMB讓他輸很慘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出了社會後,許多人會漸漸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連絡,而就有人在PTT上發文詢問:「大家上班後,都怎麼認識新朋友?」而該問題也掀起了許多人的熱烈討論。▲該網友在PTT上發文問卦。(圖/翻攝自PTT)原PO表示,在學生時代,通常只要一堂通識或一堂社課,就能認識很多朋友,但在出社會後,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就變少許多。讓也讓他惆悵的發文詢問:「大家上班後,都怎麼認識新朋友?」▲朋友。(示意圖/翻攝自PTT)而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一堂通識一堂社課就能認識很多朋友,這是什麼美好的幻想」、「除非同梯~不然很難成為朋友」、「通識比出社會難認識朋友,又不是裝熟魔人,通識一般不是跟一些自己科系同班坐一起嗎?朋友應該是有長期間相處的才能成為朋友吧」、「而且就算是那種會跟別的系分到同一組,做報告的通識 還是得看能不能相處的來」、「看到想認識的,就認識看看呀」、「女朋友讀書會認識,給你參考」、「如果你有長相,認識異性的話,那我說的當我沒說」、「跟同事平日約就算了,假日連假不要找,因為大家會把假日留給家人和學生時代的朋友,如果約假日出遊會被認為你沒朋友才找同事」、「公司之間不是會辦聯誼嗎?我朋友聯xx的」、「出社會的朋友只有錢啦!錢就是你的新朋友,還看到我大學同學的自介,有夠尷尬」、「在一個地方工作就會認識一群朋友,學生時期的朋友加上工作認識的朋友,就會有很多群朋友」。但友為網友的一句話,中肯的道出了職場的交友生態「不需要朋友!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跨年約女友遭拒 一問理由「跟男同學有約」網狠揭殘酷後續單身喊交不到的是不是自己很有問題 專業男網友曝中肯真相為何女生看起來比男生懂享受? 網打臉:男生消費單價超高何時發現自己已進入初老階段? 他列10項關鍵網友全哭了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 / 綜合報導國慶連假第一天,國道塞爆了,東部蘇花改路段,嚴重塞車回堵到蘇澳市區,每逢假日必塞的國道5號也是紫爆,時速不到20公里,國1南下彰化到埔鹽也很塞。從早上到下午,國道上發生了至少92件的擦撞車禍。兩輛轎車相撞,占據內線車道,雖然只是車頭和車尾,小小的擦撞,但因為沒趕快移走,加上連假國道一號,北斗路段車流多,後方車輛閃避不及,4.5車連續追撞,連假第一天,從早上到下午,國道警察統計,全台國道發生至少92件擦撞車禍,影響行車速度。不過就算沒有車禍發生,部分路段因為車多,還是大塞車,蘇花改塞40006,員警吹哨提醒駕駛稍微加快速度,蘇花改往花蓮入口,從早上七點多就開始塞,甚至回堵到蘇澳市區,車陣綿延將近2公里,國5塞另外,每次遇到假日就塞的國道五號,也變成了,大型停車場,尤其南港到坪林路段,全都紫爆車速不到20公里。國道1號南下,彰化到埔鹽路段,四線道全都塞爆,時速只有20公里,楊梅到新竹,國道三號,三鶯到關西路段,還有烏日到霧峰車子也是走走停停,時速都只有在20到40公里之間,高局提醒多利用替代道路,像是國道1號到三號,可以改走台61線,國道5號可以走台9線北宜公路,省去塞在路上的時間,另外也不要搶快發揮耐心以免發生事故原始連結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趕飛機遇高乘載管制 網腦洞大開打造「新住民喵星人」 連假首日國道紫爆 國5時速20公里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 溫子豪 報導信用卡市場戰火連天,持卡人「逐回饋而刷」,銀行很難培養忠誠的卡友。在現金回饋卡當道下,玉山銀行反其道發行紅利回饋為主的「Only卡」,以累積消費「升級」概念,引爆卡友「養卡」風潮;而「永豐SPORT卡」設計消耗卡路里愈多、回饋率愈高的方案,也促使持卡人「養卡」以獲取高回饋。無腦刷的現金回饋卡,沒有繁雜的刷卡門檻和條件,在近幾年來成為市場主流,但也造成卡友忠誠度下滑,消費續航力道薄弱。玉山銀行「Only卡」改採運用彈性較高的紅利為主力,規畫「階級式」回饋的「倍多芬」方案,來提升卡友的「養卡」意願,並確保客戶不會隨意「跳槽」,以帶動簽帳金額成長。「玉山only卡」紅利回饋分為5個階層,從「Level 1」開始,每消費25元累積1點紅利,每100點折抵10元帳單金額,國內回饋率0.4%,國外消費6倍送(回饋率2.4%);當年度累積消費達16,800元,即晉級「Level 2」享國內紅利2倍送、海外7倍,回饋率分別有0.8%、2.8%。若年度消費累積達16萬8,000元升至「Level 3」,給予國內紅利4倍送,相當於1.6%,國外9倍送,約3.6%,優惠遠超過業界的現金回饋卡;累積至38萬8,000元來到「Level 4」,享有國內紅利6倍送(2.4%)、國外11倍(4.4%);至於達到「Level 5」等級,須年度累積消費68萬8,000元,即可獲得相當於3.2%回饋的紅利8倍送,國外及指定消費更有等同5.2%的紅利13倍送,成為夢幻目標。事實上,「階級式」回饋行之有年,但多數銀行採當月計算,反造成規則複雜化,卡友「養卡」意願不高,以致發卡成效不彰。然而,玉山銀行修正為年度累算,「Only卡」卡友該年度達標立即晉升等級,隔月立馬享有高回饋,且延續至隔年仍保有相同等級,激起持卡人集中消費衝高等級,尤其鎖定以「Level 3」為達成目標。促動卡友「養卡」的方式,還有永豐SPORT卡,透過穿戴式裝置,以每月燃燒的卡路里來決定當月紅利倍數,運動超過3,000、5,000、7,000大卡即享紅利加碼3倍、5倍、7倍送,搭配指定運動通路消費紅利10倍送,最高享相當3.96%回饋的紅利17倍送。尤其,近期再發動「揪團運動」的方案,即是企圖培養一群養卡賺回饋的「鐵粉」。猶如「新手村打怪」到「挑戰大魔王」的養卡過程,增加持卡人刷卡的樂趣,感受「達成目標」的快感,每次升級還能拿到更高回饋的「戰利品」。而對銀行而言,不僅衝高單卡簽帳金額、提高有效卡率,更大幅獲取「含金量」高的忠誠客戶,進而雙贏局面。原文出處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視新戲《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劇中飾演母子的鍾欣凌和王少偉分別以迷你劇集女主角、風格節目主持人一同入圍「第54屆電視金鐘獎」,兩人笑談13年前就曾共同主持過外景節目,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在新戲中飾演一對母子,王少偉透露金鐘獎當天早上有和鍾欣凌互相傳訊息幫對方加油打氣:「我那天一早就用訊息跟我媽(指鍾欣凌)說加油,互相集氣!這次媽媽拿了獎,全家都替她開心。」▲鍾欣凌與王少偉首合作新戲演母子。(圖/公視提供)飾演鍾欣凌的「帶賽」媳婦黃姵嘉也以上屆得獎人身份擔任本次迷你劇集女主角的頒獎人,開獎前黃姵嘉還在台上大喊:「媽媽加油!」這次兩位視后在《我的婆婆》有非常多精彩的對手戲,頒獎前一天鍾欣凌還在劇組「好好交代」黃姵嘉開玩笑的表示:「如果明天打開紙看到的名字不是我,千萬別猶豫!直接把紙吞下去就好,事後的益生菌我負責」,婆婆「賄賂」媳婦的戲碼逗笑全場。▲金鐘雙視后鍾欣凌與黃姵嘉首合作公視新戲《我的婆婆》。(圖/公視提供)製作人陳慧玲表示:「非常開心可以在《雨後驕陽》後再度跟欣凌合作,她真的太可愛了!有時瘋癲有時狂、又哭又笑的轉換自如,欣凌的演技無庸置疑,但這次她在詮釋婆婆這個角色對她來說又是一個新的突破,挑戰她以前都沒有嘗試過的反差裝扮,請大家拭目以待。」鍾欣凌事後也不斷感謝黃姵嘉開心表示:「謝謝妳喊我名字!」除此之外她也提到很遺憾王少偉未一舉拿下金鐘主持,王少偉則表示:「感謝大家的肯定和祝福,未來我會再接再厲,現在暫時拋開主持人身分,我很幸運的加入了《我的婆婆》劇組,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金鐘獎上鍾欣凌與楊小黎合當頒獎人。(圖/公視提供)《我的婆婆》導演鄧安寧表示:「鍾欣凌是一個合作起來很舒服的演員,王少偉在劇裡面扮演她最古靈精怪頭腦動最快的兒子,想盡各種方法要來騙養老金,簡單來說就是個『不孝子』。」鄧導這次執導的家庭生活劇《我的婆婆》,在喜劇的節奏掌握更有別於以往的台劇拍攝手法,讓演員們在表演方式上也多了很多新的想法。《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將於2020年7月播出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金鐘54/鍾欣凌廝殺謝盈萱 評審點出關鍵勝出原因! 金鐘54/鍾欣凌自爆靠「作法」得獎 許願下回演床戲 金鐘54/鍾欣凌奪視后險仆街 吳朋奉台上頒視帝給自己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市東區衛生所與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推動親子共讀,由醫療人員推動,在候診區建立親子共讀空間,讓更多嬰幼兒家長了解到「唸故事書給寶寶聽」不但重要,也並不困難,除了幫助幼兒建立從小親近書本的習慣、減少3C成癮、拉近親子關係,還能有效避免幼兒出現發展遲緩情形,好處多多。▲由醫療人員推動,在候診區建立親子共讀空間。(圖/記者郭政隆攝影2019.10.9)東區衛生所於107年起陸續獲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及婦幼衛生協會贈書、台北中興扶輪社補助共讀空間建置,將1、2 樓的候診區規劃出閱讀空間,讓診間放滿著各年齡層童書,透過醫師、護理師衛教,讓家長了解親子共讀對孩童認知發展、情感表達及人際互動的幫助,6個月大就可以開始陪孩子共讀,讓親子共讀成為有溫度的預防醫學,藉由專業醫療人員與民間企業共讀志工的合作,消除一般人對書本的距離感,連爺爺奶奶都可以用童書當工具陪伴孫子。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陳宥達醫師表示,兒童早期閱讀若能成為兒科醫療照護的常規,除了可增進醫療人員與家長的信賴關係,對於經濟弱勢兒童的發展更能發揮關鍵的幫助。兒科醫生與家長一同合作,讓孩子愛上閱讀,候診間變成友善閱讀空間、說故事志工示範閱讀童書,能有效鼓勵家庭成員與孩子歡樂閱讀,讓孩子在入學前建立自信、做好入學準備。衛生所主任林唐逵指出,美國哈佛大學在2000年的研究顯示,兒童的大腦在6歲前完成95%的發育,感官及語言更在5歲前達到最大發展,若能掌握此段黃金時期,讓孩子充分建立閱讀的習慣,對於孩子未來各方面發展皆有決定性影響,共讀能讓幼兒閱讀向下扎根,對於孩子成長也別具意義,而培養共讀習慣,不但能增進親子關係、預防發展遲緩,也能在互動中,強化孩子的學習力並增加自信心、同理心,減少青少年時期的情緒管理問題,呼籲家有幼兒的爸媽們一起拿起書本,為每一天安排一個愛的共讀時間。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為愛而唱 馮偉傑、王瞳共為腦麻兒募基金 杜絕視力小偷 莫讓青光眼偷走寶貴視野 流感疫苗延後施打 疫苗全面升級四價健康更有保障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高在 2017 年的 CES 上發表的 Boost 系列產品 Creative Toolbox,瞄準的是兒童教育市場,為七歲以上的小朋友帶來簡單的編程與機器人體驗。和以青少年以上為對象的 Mindstorm 不同,Boost 所有的編程都是透過平板 app 來執行,在設計上偏向於教學而非創造,希望在帶來組裝樂高的樂趣的同時,也能做為小朋友認識編程與機械的第一套入門工具。不過自從 Creative Toolbox 推出之後,Boost 已經有兩年左右沒有同系列的新品上市,一直到今年中才推出了以星際大戰為主題的第二組 Boost 系列產品「Boost Droid Commander」。它的三組模型都是以星戰世界中的機器人為原型,一個是大家都熟悉的 R2-D2,一個是暱稱「機械鼠」的帝國 MSE-6 修理機器人,而最後一個則是「帶腳的發電機」GNK 機器人,暱稱「高能機器人」。這個盒組一共有 1,177 片零件,和之前的 Creative Toolbox 不同的是,它的三個模型可以同時存在,不用拆掉才能組另一個外型。盒裝與 App打開 Droid Commander 的盒子,除了多達 12 袋的零組件、中控器 Move Hub、一個互動馬達以及一個色彩與距離感應器之外,讓人驚訝的是,裡面竟然只有這麼薄薄一本說明書?原來這也是 Boost 系列的特色之一,不提供紙本的說明書,而是讓你去網上下載一個專屬的 app,透過 app 的引導,用較為互動的方式,來完成 Droid 的組裝。因此在說明書裡,其實只有一頁提示你去安裝 app、一頁引導你安裝 Move Hub 的六顆 AAA 電池(電池沒有附在盒裝內,要另外準備)之外,剩下來的步驟都要在 app 上完成了。App 名為「Lego Boost Star Wars」,目前支援 iOS、Android 及 Fire OS,在 iOS 的一方較為簡單,只要是 iOS 11 以上的裝置都能使用;而 Android 一邊則是因為百家爭鳴的關係,樂高只能列出了基本要求(Android 6 以上、1GB RAM、BTLE 4.1 以上、雙核 1.4GHz 以上、喇叭),具體哪些機種就要裝了才知道了。雖然說手機平板都能安裝,但顧慮到小朋友的視力和操作簡單,還是推薦 10 吋以上的平板會比較好囉。小編這裡是在 iPad Pro 上安裝 iOS 的版本,大小為 825MB。在啟動的一段動畫後(我...看不懂動畫想表達什麼 orz),可以先到右上角的設定將語言改成中文(簡繁都有提供),然後 app 會確認你是否有 Move Hub,並且引導你設定智慧裝置的藍牙與麥克風權限,並且與 Move Hub 進行連線。在一番韌體更新後,拼裝樂高的部份才會「解鎖」讓你使用。實話說,一直到這個步驟為止應該都不是小朋友能簡單處理的,可能還是要大人協助會比較好。組裝再下來,就是從三個模型中先選一個來拼囉!想必大家應該會是和小編一樣,首選 R2-D2 來建造吧?樂高在今年初的時候,開始在自己的 Lego Life app 上提供一個名為「Instructions Plus」的新型態互動式組裝說明書,而這裡使用的似乎照搬了那套系統。它的功能其實相當先進,不僅可以左右上下拖曳來旋轉模型,還可以打開「半透明模式」,預覽完成後的樣子。在按下一步時,也可以選擇讓 app 先提示你這一步要用到的零件,事先找齊呢。和紙本相比,這種數位的說明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當模型需要翻轉時,它可以用很視覺的方式帶著你轉,不像紙本的有時會搞不清楚要轉向哪一篇。另外,有些小零件的安裝位置不確定時,也可以換個角度,甚至是放大進去看。以組裝的過程來說,其實樂高已經盡量簡化,不僅每個步驟使用的片數都很少(基本不超過四片,絕大部份是一片),而且很少有同樣的東西做幾個的狀況,都是一步一步帶領你完成。但話雖如此,小編覺得這組恐怕不太適合初次接觸樂高,或甚至只有玩過樂高系統(System)的小朋友挑戰。在內部結構上,它用上了不少科技系列(Technic)的組件和組裝方式,再加上大量側式構建法的應用,有些地方組起來還出乎意外的要傷點腦筋。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大概要有人帶著會比較好喔。值得格外稱讚的是,在這組產品,特別是作為主角的 R2-D2 上,樂高的設計師有特別去專注在細節的程現,讓它盡量接近原始的 R2-D2 的樣貌。甚至因為它的建造方法和使用較新的零組件的關係,小編覺得它比 2012 年用方塊硬堆出圓桶機身和半球型頭部來的 UCS 系列 R2-D2,還要更像 R2-D2 一些呢。拼好之後,就是要來首次啟動機器人了。跟隨著智慧裝置畫面的引導,它會教你如何放置代表著「開始」和「啟動機器人」的方塊到中間的程式區,然後按下「開始」來執行程式,平板就會發出 R2-D2 的聲音、搭配機器人的轉頭,然後...它就朝著桌邊衝過去自殺了。Boost 「馬力」似乎還相當強勁,如果想要安全遊玩的話,可能要一張大一點的桌子,或照著樂高的建議,乾脆放地上比較好囉。實體機器人與 app 的聯動Move Hub 其實除了內建麥克風之外,一共有四「輸入 / 輸出」埠。A 和 B 是本體上的兩個可以獨立控制的馬達,而 C 和 D 則是兩個可以連線到其他裝置的「埠」。在 R2-D2 這組 Boost 模型裡,一個是接著色彩與距離感應器(藏在成品正面的肚子附近),而另一個則是接著位於機器人背後中央的馬達。這個馬達透過機身內一系列齒輪的連接,控制著機器人轉頭的動作。雖然輸入輸出相對簡單,但 R2-D2 能做的事著實不少。在透過教學讓你了解 Boost「程式」的寫法後,app 會解鎖一個控制介面,讓你可以直接用搖桿遙控 R2-D2 的移動,並且在一旁設計了六個「自定義按鍵」,讓你編寫自己的程式上去。接下來的 app 基本上就是一個解任務並獲得新「動作」的過程,豐富你的 R2-D2 所能做的事情。第一個任務是幫路克天行者尋路,程式的寫法是利用了距離感應器,讓 R2-D2 一直向前行,直到碰到障礙在前方時停下,並發出聲響。在第一個任務之後,app 會讓你打開第 12 包的「通用零件」,製作後續任務使用的道具,像是紅、黃兩色的「旗子」,讓 R2-D2 繞著障礙物走。整個任務的故事大致是圍繞著塔圖因、奧德蘭、死星、賀夫、貝斯平等五顆星球展開,每一個新的星球解鎖都要完成上一顆星球一定數量的任務。由於任務不是只有代表反叛軍的 R2-D2 而已,帝國軍的機械鼠和高能機器人都應該要有出場的機會,因此你不能只保持著 R2-D2 一種機器的人樣子,而是必須要切換到另兩種機器人才行。樂高在原版的 Boost 時就了解到,許多小朋友在組完一個樣子(主要是機器人 Vernie),並且玩樂一段時間後,會捨不得將其拆開,換成另一個樣子。因此在 Droid Commander 這一組上,樂高設計成了三個機器人都是「殼」,唯一需要共用的,只有 Move Hub 本身而已。把 Move Hub 拆下來並不花什麼功夫,因此在三組機器人間切換的負擔也就小了很多。這套系統要說缺點的話,大概有兩個。首先,雖然樂高顯然是盡力了,但換殼終究是無法做到完全只是拔插替換,而是終究有一些小組件要拆裝。這些多餘的小組件如果不收放好的話,下次就組不成機器人了,所以一直要注意。把它們和第 12 包「通用零件」一起放在一個小盒子裡,似乎是個不錯的辦法。另一個缺點,就是由於 Move Hub 是組裝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少掉之後模型的外觀就難免會受影響。三個模型當中,高能機器人是唯一幾乎沒變的,除了後面一個大洞之外,和之前都一樣;R2-D2 次之,由於 Move Hub 是它的「前腳」,因此少掉之後雖然還看得出來是 R2-D2,但多少有點少了什麼的感覺。最慘的就莫過於機械鼠,少了 Move Hub 之後直接少了下半段,連輪子都沒了,根本看不出來是什麼了啊。官圖上其實有展示為機械鼠補上輪子的樣子,但不知道是不是在 app 的劇情上不夠深入,小編一直沒能在 app 當中發現它的拼裝方法,所以只能自己「看圖說故事」,拆解現有的零件來還原成官圖的樣貌。在機械鼠有了輪子之後,應該最合適的展示方法就是機械鼠和高能機器人保持原貌,Move Hub 裝在 R2-D2 裡了吧。在三個模型都組完,也都稍微玩了一下各自的任務後,小編對於樂高能繞著「機器人」這個題材做出這麼多變化來,只能表示佩服。三隻機器人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但究竟差在哪裡,各自能做什麼,小編就不劇透囉。值得購入嗎?以絕對價格來說,這組的 US$200 定價(台灣的售價大約落在 NT$6,000 ~ 7,000 之間)雖然比 Mindstorm 便宜得多,但依然是讓人看了會抖一下的價位,不過在實際玩過之後,小編覺得它絕對可以稱作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光是從樂高積木的角度來看,和其他 1,000 片左右的樂高盒組相比,Droid Commander 這組不僅是三個模型都是空心的(要放 Move Hub 嘛),而且都使用了相當大片的零件,使得外觀上你等於獲得了一般盒組兩倍、甚至三倍的「體積」。當然,以展示的角度來說一般人大概對高能機器人或機械鼠的興趣是要遠小於 R2-D2 的,但畢竟都是機器人嘛。然後在樂高積本之上,你有 Move Hub 帶來的馬達、光學感應、距離感應和聲音感應功能。就算不去玩任何任務的東西,Move Hub 搭配智慧裝置的 app 就已經足以讓本來只是模型的機器人搖身一變,成為遙控機器人,而且還可以自己寫「程式」,讓它做你想做的事情。這種「輸入」與「輸出」的搭配,讓機器人依四週的狀況做出反應,已經比 Powered up / Control+ 的組合又要再更高一階了。最後,還有 Lego Boost Star Wars app 裡多樣的任務。絕大多數的任務都要求你要組裝專屬的道具(一共有四十多種的樣子),因此在需要動用到自己的創意之前,樂高就已經準備了大把大把的事等著你去完成,相對於一般只有一組、兩組,最多三組模型可以組裝的盒組來說,無疑大幅度地延長了它的可玩性呢。結語Boost Droid Commander 這組在樂高當中真的是個相當奇特的產品,跨足在模型、程式編寫、遙控機器人和 app 遊戲的交叉點上。做為小朋友教育的工具是它的本意,但大朋友當遙控的機器人模型玩一樣有趣。靠著 app 的引導,Droid Commander 在實體組成上有著多元的變化(大多是第 12 包零件組出來的各種道具),讓它的實體樂高本身就已經有著很高的可玩性;而 app 任務和程式的引進,則是在另一個層次上為它帶來了更多的可玩性。說實在的,除了高能機器人和機械鼠這兩隻相對來說在星戰世界中不是特別熱門之外,這組樂高還真沒有好挑剔的。如果有機會的話,真的希望大家都能玩看看它的三種完全不一樣的玩法呢。


zuvirowi693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